驾校退费的法律依据主要基于《民法典》合同编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核心包括:驾校违约(如未按约提供培训)、学员单方解除合同(需承担合理违约金)、以及费用退还比例(需扣除已产生的实际费用)。
-
合同违约退费:若驾校未履行合同义务(如擅自更换教练、缩减课时),学员有权要求退费。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违约方需承担继续履行或赔偿损失的责任,退费金额需协商或由法院裁定。
-
学员主动解约:学员因个人原因放弃学车,需按合同约定支付违约金,剩余费用应退还。《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允许单方解除合同,但需赔偿对方实际损失(如已产生的培训费、报名手续费等)。
-
费用计算标准:退费金额通常按“未发生费用”计算。例如,理论课程未参加可全额退,已上车培训则按课时比例扣除。部分地区(如北京、上海)出台驾培退费细则,明确扣除标准不超总费用的20%-30%。
-
消费者权益保护:驾校若存在虚假宣传、隐瞒条款等行为,学员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主张退一赔三。但需保留合同、缴费凭证等证据,必要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或起诉。
遇到退费纠纷时,建议先与驾校协商,协商不成可向当地交通运管部门或消费者协会投诉,最终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保留完整证据链是**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