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的三大要素为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 ,具体如下:
-
行为主体
行为主体明确指向学生,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实际表述中可省略,但逻辑上必须包含学生。
-
行为动词
需采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动词描述具体行为,如“理解”“应用”“分析”等,确保目标明确且可评估。
-
行为条件
指影响行为表现的限制或范围,包括是否允许使用辅助工具、时间限制、情境要求等,帮助界定目标实现的边界。
补充说明 :
-
该要素体系源自教育心理学中的行为目标表述法,强调目标的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
-
在实际应用中,教师需结合具体学科和教学情境,选择合适的动词和条件,例如在数学课程中可描述为“通过本节课学习(条件),学生(学习者)能熟练(程度)记住(行为)乘法运算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