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5月14日,小米集团市值为1.31万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19万亿元),位列港股科技板块前三。核心亮点包括:市值波动受汽车业务影响显著,2025年股价累计涨幅超48%,峰值达1.47万亿港元,但近期因SU7 Ultra争议单日蒸发超2600亿港元。
- 当前市值表现:港股最新收盘价50.4港元,对应市值1.31万亿港元,市盈率51.19倍。美股ADR市值约1650亿美元,反映全球化估值差异。
- 历史波动关键节点:2月突破50港元创1.3万亿港元新高;4月因财报不及预期单日暴跌22%,市值跌破万亿;5月随汽车舆情修复重回1.3万亿区间。
- 业务驱动逻辑:
- 智能手机:高端化战略支撑25倍PE估值,贡献约4000亿港元市值;
- IoT生态:8.6亿设备互联推动2倍PS估值,对应2000亿港元;
- 汽车业务:SU7目标年销30万辆,5倍PS估值拉动超4000亿港元溢价。
- 市场分歧点:乐观派看好“造车+AIoT”协同(目标1.5万亿港元),保守派警示竞争加剧或致估值回调至1.2万亿港元。
提示:科技股估值需动态跟踪交付量、研发投入及政策风险,建议综合港股通资金流向与季度财报判断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