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创作的图片是否算盗图?关键取决于使用者的行为是否侵犯了原创者的著作权。 根据司法判例,AI生成图片若体现人类独创性智力投入(如提示词设计、参数调整等),则受著作权法保护;未经许可商用、抹除水印或篡改署名均属侵权。但若仅输入简单指令生成无差异化内容,可能不构成作品,需个案判断。
-
独创性是核心判定标准
AI图片的版权归属需满足“智力成果”和“独创性”要件。例如,用户通过反复调试提示词、调整参数生成的差异化画面,体现了个人审美选择和创作意图,法院通常认定其为作品。反之,一键生成的雷同内容难以主张权利。 -
使用者行为决定侵权与否
即使AI工具本身开源或免费,擅自去除原作者水印、未标注来源或用于商业引流(如广告配图)均可能被判定侵权。北京互联网法院曾判决被告赔偿500元并公开道歉,而商业用途侵权赔偿可达4000元。 -
平台与开发者的免责情形
AI模型开发者通常通过开源协议声明不主张生成内容权利,版权归使用者所有。但若平台协议明确保留版权(如部分商用AI工具),需遵循具体条款。 -
行业规范与用户风险提示
当前法律强调“人类主导创作”原则,建议使用者:保留创作过程记录(如提示词、修改版本)、标注AI工具来源,并避免直接挪用他人AI作品。对于争议场景,可参考“合理使用”原则(如非营利性教育用途)。
AI技术正重塑版权规则,但尊重智力投入的法律底线不变。无论是人工绘制还是AI辅助创作,未经授权的复制、篡改均属盗图行为。用户应提升版权意识,同时关注司法动态以适应快速演变的数字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