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在隋朝时被称为"杭城"。
历史沿革
-
夏禹时期:
- 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
-
秦朝:
- 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属会稽郡。
-
隋朝:
-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钱唐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
-
唐朝:
-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余杭郡,治所在钱唐。
-
五代十国:
- 吴越国于公元893年建都杭州,历时86年,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
南宋:
- 南宋时期,杭州成为国都,城市规模和影响力达到顶峰,人口超过150万,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都会。
名称演变
- 余杭: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籍《越绝书》,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
- 钱唐/钱塘:秦朝设立钱唐县,后为避国号讳,于武德四年(621年)改“钱唐”为“钱塘”。
- 杭州: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钱唐郡,置杭州,杭州之名始于此。
- 临安: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定都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
总结
杭州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其名称和行政区划经历了多次变迁。从最早的“余杭”,到秦朝的“钱唐”,再到隋朝的“杭州”,以及南宋的“临安”,每个名称都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杭城”作为杭州的别称,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隋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