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站是乡村振兴的“专业引擎”,通过精准服务特殊群体、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培育本土人才三大核心作用,将专业社会工作方法融入乡村治理,成为衔接政策与民生的关键纽带。
-
破解“三留守”困境,织密民生保障网
社工站聚焦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需求,提供菜单式服务。例如,针对留守儿童开展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小组,帮助其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为独居老人定制“义诊+陪伴”服务,缓解精神孤独。专业介入不仅解决实际困难,更通过“助人自助”理念提升群体自我发展能力。 -
以“小活动”撬动乡村文化振兴
依托传统节日策划端午众筹、重阳敬老等活动,社工站链接多方资源,激发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如汉台区社工站通过“一块饼共筑社区情”等创新项目,累计动员300余名志愿者,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乡村共同体文化,强化社会信任与凝聚力。 -
培育社工人才,造血式赋能乡村
通过职业资格培训、实践督导和“五社联动”机制,社工站培养本土社会工作力量。例如,山东省乡镇社工站吸纳2000余名持证社工,为乡村提供精细化服务;京山市通过“校社联姻”引入高校资源,提升社工专业能力,形成“人才造血—服务提质—乡村发展”的良性循环。
乡村振兴需要专业力量与人文关怀的双重加持。社工站正是这一结合的典范——用有温度的服务填补政策盲区,用可持续的方法激活乡村活力。未来,进一步推动社工站全覆盖与专业化,将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