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大学是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创办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始建于1949年,历经多次合并与学科调整,现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211工程”重点大学。其发展历程贯穿了新中国高等教育与民族政策的紧密结合,以朝鲜族文化为特色,培养了超过23万名各民族人才,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并在2023年发起吉林省乡村振兴高校联盟,持续服务边疆地区发展。
-
建校初期(1949-1958年):最初校名为“延吉大学”,1949年4月正式更名“延边大学”,设有文学部、医学部和农业专科。1954年划归中央高教部直属,1958年分立为延边大学、延边医学院、延边农学院和延边工学院,体现早期专业化办学思路。
-
合并重组与跨越发展(1996年至今):1996年原延边大学、延边医学院等五校合并为新延边大学,同年并入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延边科学技术大学(筹),成为全国高校体制改革典范。2017年入选“双一流”高校,珲春校区启动建设,拓展办学空间至100万平方米。
-
学科与科研里程碑:1981年成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7年招收首批博士生,现有10个一级博士点、32个一级硕士点和4个博士后流动站。朝鲜语言文学、临床医学等学科优势突出,2022年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虽被教育部警示整改,仍保持“双一流”建设资格。
-
社会贡献与荣誉:五次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承担西部开发重点建设任务,2020年入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校友涵盖政界、学术界和商界,如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科学家金宁一等。
延边大学的历史是民族高等教育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的缩影,未来需在“双一流”学科整改与边疆人才培养中继续发挥标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