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灯展的历史沿革可追溯至唐代,历经千年沉淀,如今已发展为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文旅盛事。从1978年“文革”后首届春节灯展的复苏,到2024年豫川文化碰撞的“超级灯会”,郑州灯展始终以花灯为媒,串联起中原文化的厚重与创新,成为市民欢度佳节的重要载体。
-
传统根基与近代复苏
唐代《河南通志》已有迎春灯会的文字记载,白居易“灯火家家市”的诗句印证了其悠久历史。1978年,紫荆山公园举办“文革”后首届春节灯展,宫灯、孔雀灯等传统造型重现街头,广播词中“花灯艺术重回劳动人民怀抱”的宣告,标志着文化复苏的起点。90年代初期,各区免费花灯展与公园收费灯展并存,机械电动技术的引入(如火车花灯)让静态展示转向动态互动。 -
规模升级与文化融合
2024年“川灯耀世界 中原奇妙游”灯会刷新河南灯展纪录:60余组巨型灯组(如20米高的《五龙呈祥》)首次融合四川自贡彩灯技艺与中原文化符号(大禹治水、《河图洛书》),5万平方米展区以“灯+景+演艺”多维体验,打造“中原第一灯会”品牌。唐代诗韵与现代光影技术交织,再现“月色灯山满帝都”的盛景。 -
当代创新与全民参与
近年来,郑州灯展突破单一观赏功能,衍生出绿博园“水上灯光秀”、方特乐园“互动灯组”等新形态。2025年绿博园灯展以“一带一路”“萌宠迎新”为主题,LED追光变色技术增强沉浸感。早鸟票、儿童免票等政策降低参与门槛,灯展从民俗活动升级为全民共享的文化IP。
从祭祀礼佛的古老花灯,到承载黄河治理、姓氏起源等宏大叙事的现代灯组,郑州灯展始终是中原文化的活态镜像。未来,这场“火树银花”的千年之约,将继续照亮城市的文化自信与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