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吉林省高考地理命题趋势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真实情境应用、动态过程分析”三大核心特点,试题将深化对主干知识的整合能力考查,并突出人地协调观的实践价值。
-
核心素养贯穿全卷
试题以区域认知为基础,通过小尺度河谷、岛屿等真实案例,要求考生分析地理空间格局与演化过程。综合思维侧重多要素关联推理,例如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产业区位与环境的互动;人地协调观则融入生态治理、资源开发等现实议题,如山西省偏关县生态修复案例,强调可持续发展理念。 -
主干知识与动态过程并重
能源、产业、植被、土壤等主干知识占比超50%,但考查方式从单一知识点转向地理过程的动态分析。例如暖温带河谷植被演替、乌波卢岛地貌形成等题目,要求考生掌握“时间—过程—机理”的逻辑链条,结合图文信息推演因果。 -
真实情境与跨学科融合
命题素材贴近现实,如江苏盐城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北半球沙尘暴成因等,需调用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解读自然现象。试题信息量增加,图表占比提升,强化对数据筛选、整合及可视化解读能力的考查。 -
立德树人与时代精神
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等国家战略背景,传递生态安全观和家国情怀。例如黄河三角洲村落形态分析,引导考生思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辩证关系。
提示:备考需强化区域综合分析训练,关注新课标新增内容(如服务业区位、乡村结构),并通过真题演练提升图文转换与逻辑表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