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考的核心重点难点集中在自然地理规律理解、地图判读能力和区域综合分析三大维度。地球运动(自转公转)、气候类型判别、中国地形与资源分布是高频考点,而经纬网计算、等高线地形图解析及区域地理特征对比则是易错难点。以下是具体展开:
-
自然地理规律
地球自转公转需掌握昼夜交替、四季成因及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结合示意图理解极昼极夜范围变化。气候类型需通过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快速判别,重点区分季风气候(如北京温带季风vs上海亚热带季风)与地中海气候的成因差异。中国地理中,秦岭—淮河线的南北差异(湿润/半湿润、暖温/亚热带)是分析农业、交通的关键基础。 -
地图与图表技能
经纬网定位需避免坐标顺序错误(先纬度后经度),等高线地形图中陡崖高度差公式(至)需熟练运用。中国省级行政区轮廓(如云南似孔雀)和长江/黄河流域图(水电站、生态问题)是必背内容,世界地理需掌握中东石油路线与巴西雨林保护等热点关联图。 -
区域综合逻辑
分析区域时需整合位置、地形、气候、人文四要素。例如,西北干旱区需关联风力作用与绿洲农业,青藏高寒区需理解海拔对交通的影响。人口问题(老龄化/增长过快)需结合政策(如二孩)与资源调配(南水北调线路)展开论述。
备考时建议以图带记,用思维导图串联知识点,针对易错题(如时区换算口诀“东加西减”)专项突破。最后阶段回归课本基础,确保概念清晰、图表熟练、答题规范,避免因细节失误丢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