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学术期刊黑名单是指被学术界或监管机构认定存在质量问题、收费乱象或学术不端行为的期刊集合,投稿需谨慎避开。这类期刊通常以收取高额版面费、缺乏正规审稿流程、虚构影响因子为特征,可能损害学者学术声誉。
核心问题解析:
-
认定标准
- 中国社科院、高校科研机构会定期发布预警名单,主要考察期刊的审稿周期异常(如3天内录用)、版面费超过行业标准(如2万元/篇)、编委会信息造假等硬性指标。
-
典型特征
- 虚假宣传:宣称被SCI/SSCI收录但实际未进入检索系统
- 钓鱼操作:以"特约编委"名义诱导学者挂名,后续勒索费用
- 克隆期刊:模仿正规期刊名称(如《法学研究》变体为《法学研究*》)
-
规避方法
- 查询国家新闻出版署期刊/连续性出版物核验系统
- 验证CN号、ISSN号真实性
- 通过知网、万方等平台检索期刊历史发文质量
特别提示:部分境外中文期刊通过"付费即发"模式运作,需重点核查其出版资质。建议优先选择入选CSSCI、北大核心等权威目录的法学期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