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周边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师生安全的重要措施,其核心在于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划定学生安全区域、强化巡逻值守与隐患排查。通过多部门协作、常态化巡查和风险预警,有效防范交通隐患、社会闲散人员滋扰及不良经营行为,为学生营造安全有序的校外环境。
-
联防联控与责任分工
学校需联合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成立专项小组,明确职责分工。例如,公安部门落实“护学岗”和高峰勤务,城管清理违规摊点,市场监管严查周边食品卫生。校方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动态共享安全隐患信息,形成闭环管理。 -
学生安全区域划定
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禁止设立网吧、娱乐场所、危险品经营点等设施,并设置交通警示标志、减速带及视频监控。该区域内严禁流动摊贩经营,同时对暴力犯罪前科人员等高风险群体实施重点监控。 -
常态化巡查与应急处置
组建由保安、教师组成的巡逻队,配备防护器械,在上下学等重点时段巡查。建立隐患台账,对校门口车辆乱停、社会人员聚集等问题即时处置,并定期演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升响应能力。 -
风险评估与家校协同
通过问卷调查、监控数据分析等方式识别风险点,如交通拥堵路段或治安盲区。鼓励家长参与“错峰接送”和志愿巡逻,同时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提升自我保护意识。
校园安全需长期投入与多方协作,制度执行中应注重动态优化,结合技术手段(如智能监控)和社区共治,持续提升防护效能。家长与公众发现隐患可及时通过校方或政务平台反馈,共同筑牢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