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水资源分布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 地表水集中在南部山区,地下水主要依赖浅层储备,全省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的1/5,且存在严重的季节性波动和区域不平衡问题。
河南省的地表水资源量以河流径流为主,年均总量约302亿立方米,受季风气候影响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汛期(6-9月)径流量占全年的60%-80%。分区域看,南部大别山区径流深可达435毫米,而北部徒骇马颊河平原仅为28毫米,形成“南多北少”的格局。淮河、长江流域因植被覆盖良好和降水充沛,天然水质优于黄河、海河流域,但后者的部分地区矿化度超过400mg/L,部分河段存在含钠量偏高现象。
地下水资源方面,河南省浅层地下水总量约196亿立方米,其中山丘区占83.1亿立方米,平原区124.5亿立方米,两者重复计算量约11.6亿立方米。山前倾斜平原、河谷平原及黄土丘陵区富水性强,埋藏浅且补给快,但中深层水资源仅25.3亿立方米,难以大规模开发。受地质条件影响,豫北、豫东平原局部区域因蒸发量高导致矿化度升高,甚至出现微咸水分布带。
河南省降水年际波动剧烈,1964年径流量曾达718亿立方米,而1966年骤降至百亿吨以下,丰枯比高达7.2倍。2020年全省供水总量237亿立方米中,地表水占比过半但开发程度达92%,对地下水的依赖度仍偏高。过境水资源丰富,黄河入境流量长期占总量37%,但受限于分配指标,实际可用量不足总量1/5,加剧区域供需矛盾。
河南水资源问题根植于地形气候与经济格局的双重制约,需通过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配工程优化配置,同时强化节水技术应用与污染治理,方能缓解人地水不协调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