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介绍专家时需做到:身份权威性突出(头衔/成就简明扼要)、专业领域精准匹配(与活动主题强关联)、语言表达生动自然(避免照搬简历),同时注意控场节奏(时长控制在30秒内)和互动引导(铺垫观众期待感)。以下是具体注意事项:
-
提炼专家核心标签
避免罗列全部履历,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XX技术国家标准起草人”等行业公认头衔直接建立权威性,搭配1-2个标志性成就(如“主导开发全球首款XX系统”)。 -
强化主题关联性
根据活动性质调整介绍侧重。例如科技峰会突出科研成果,企业培训则强调实战经验,用“今天他将揭秘3个数字化转型落地案例”等语句建立内容预期。 -
口语化表达技巧
将“曾发表SCI论文27篇”转化为“他的研究被国际顶级期刊多次收录”,适当加入故事化元素(如“曾用3个月帮某企业解决XX难题”)。 -
把握时长与互动
大型活动介绍控制在20-30秒,可设计悬念式结尾:“接下来他会颠覆我们对XX的传统认知——有请王教授!”同时配合手势引导观众目光至专家入场方向。 -
规避常见失误
不提及争议性经历(如离职纠纷),学历信息仅提最高学位,避免“最著名”“绝对权威”等绝对化表述,必要时提前与专家核对敏感信息。
(总结)主持人需通过精准的专家包装提升活动专业度,用“标签化提炼+场景化表达”让听众快速建立信任,为后续内容奠定高质量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