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设区后通过学区优化、联盟办学、师资流动等举措,显著提升教育资源均衡化水平,重点解决城乡差距与大班额问题,并强化特殊群体教育保障。
-
学区动态调整与联盟办学
设区后利辛县每年更新学区划分方案,明确小学、初中划片范围,并设立“共同学区”实现多校资源共享。例如,利辛中学联盟覆盖西、北、东校区,与前进路学校等形成联合招生片区,通过调剂学位缓解大校额压力。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跨区招生或考试选拔,确保公平性。 -
师资流动与信息化赋能
推行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近三年补充农村教师超1100名,偏远地区教师月补贴最高达1170元。通过“在线课堂”“班班通”实现城乡优质课程共享,并开展“名师下基层”活动,培养农村骨干教师300余名,快速提升教学水平。 -
特殊群体精准保障
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中的全覆盖资助体系,贫困生每年补助800元生活费,寄宿生另享1000-1250元补贴。留守儿童之家覆盖全县515个点位,送教上门服务保障残障儿童入学率达93%。新设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教学楼,强化个性化教育支持。 -
基础设施扩容提质
近年投入13.8亿元新建改扩建49.6万平方米校舍,新增学位3.2万个,重点建设利辛五小、六小等7所新校,迁址扩建城南小学,并完成旱厕改造与运动场建设,农村学校硬件条件显著改善。
提示:家长可通过政务服务网或“皖事通”APP查询最新学区划分,报名时需注意共同学区调剂规则与材料提交时间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