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防疫措施的核心在于“严防输入、严控聚集、严密监测”,通过身份核验、错峰管理、健康追踪、环境消杀等多维度手段构建安全屏障。
-
出入管控:师生入校需核验身份并测温,校外人员禁止进入;宿舍实行封闭式管理,进出需实名验证。高频接触区域(如门把手、楼梯扶手)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公共教室每批次使用后通风60分钟。
-
健康监测:落实晨午晚检制度,班级为单位记录体温,发热者立即就医;严格追踪因病缺勤师生,24小时内上报病因。
-
减少聚集:分年级错峰上课、就餐,大型室内活动非必要不组织;图书馆、食堂等场所限流,避免交叉接触。
-
环境消杀:地面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拖拭,物体表面每日消毒2-3次;教室、宿舍每日通风至少3次,每次30分钟,空调系统定期清洁。
-
宣教与心理支持:将防疫知识纳入健康教育,培训师生自我防护技能;关注学生心理状态,提供针对性疏导。
提示:校园防疫需动态调整,结合本地疫情灵活执行措施,同时避免“一刀切”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家长和师生应配合健康上报,共同维护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