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时工龄直接影响养老金的计算与金额,核心逻辑是“长缴多得、多缴多得”。工龄(缴费年限)越长,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越高,同时可能享受过渡性养老金或更高的年度调整幅度。
-
工龄决定养老金领取资格
目前最低缴费年限为15年,但2030年起将逐步提高至20年。若工龄不足,需延迟退休或转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
工龄是养老金计算公式的核心参数
- 基础养老金:与社平工资、缴费指数和工龄挂钩。例如,工龄每多一年,基础养老金增加约0.8%~1%的社平工资。
- 个人账户养老金:工龄越长,缴费积累越多,账户余额及利息更高。退休时按计发月数(如60岁为139个月)分摊发放。
- 过渡性养老金:1995年前参加工作者,工龄可折算为视同缴费年限,额外计算过渡性养老金。
-
工龄影响养老金年度调整
多数地区按工龄分段增加养老金,例如山东省2024年方案中,工龄15年以上部分每年额外增加0.8~1.2元,工龄越长增幅越大。 -
工龄关联丧葬抚恤待遇
参保者去世后,抚恤金按工龄发放9~24个月的上年度城镇居民月均收入,工龄越长标准越高。
规划建议:尽早连续缴费,避免中断;高收入者可按更高基数缴费以提升个人账户积累;关注政策变化,如2030年后的最低年限调整。工龄不仅是时间累积,更是退休生活质量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