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由清漪园更名而来,历经兴衰,见证诸多重大历史事件,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
颐和园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 年),当时名为清漪园,是乾隆帝为母祝寿、兴修水利而下令建造的皇家园林,历时 15 年建成,汲取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融合江南园林设计手法,规模宏大,景致绝美。园内有大报恩延寿寺、佛香阁等众多知名建筑。咸丰十年(1860 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战争,清漪园遭焚毁,诸多珍贵建筑与文物毁于一旦。光绪十二年(1886 年)清政府开始重建,光绪十四年(1888 年)完工,并由清漪园改名为颐和园,其名有“颐养冲和”之意。重建工程资金由海军军费挪用而来,工程主持人是样式雷第七代传人雷廷昌。此后,颐和园成为慈禧太后晚年的颐养之地,也是晚清政治和外交活动的重要场所。1898 年光绪帝在此接见维新思想家康有为询问变法事宜,变法失败后光绪被囚禁于园中玉澜堂。1900 年八国联军洗劫颐和园,1902 年再次修复。民国时期,颐和园几经波折,曾开办玉泉山汽水公司、对外开放后又遭军阀破坏。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多次拨款修缮,1961 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 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今已成为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向世人展示着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