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始建于1420年,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 历经600年风雨仍保存完整, 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 藏有180余万件珍贵文物。 这座世界文化遗产见证了24位皇帝的兴衰,融合了汉族与满族建筑精华。
-
营建背景
明成祖朱棣为巩固北方政权迁都北京,动用百万工匠耗时14年建成,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规模更为宏大。紫禁城名称源于"紫微垣"星象,象征帝王居所。 -
建筑特色
严格遵循《周礼》"前朝后寝"布局,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用于典礼,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帝后居所。黄色琉璃瓦与红色宫墙形成标志性色彩体系。 -
历史转折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时部分焚毁,清顺治帝重修并增建满族特色建筑。1900年八国联军劫掠大量珍宝,1925年溥仪出宫后改为故宫博物院。 -
文物宝库
涵盖青铜器、书画、陶瓷等34大类,包括《清明上河图》、汝窑天青釉等绝世珍品,近40%文物属国家一级品。
故宫如今每年接待超1900万游客,通过数字化技术让养心殿、倦勤斋等未开放区域得以云端观赏。建议参观前了解"中轴线""东西六宫"等分区概念,更能体会古代建筑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