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支援政策以“高站位引领、高质量推进”为核心,通过产业帮扶、民生改善、科技创新等多领域协作,助力受援地实现可持续发展。2025年重点聚焦巩固脱贫成果、乡村振兴、文化交融及科技成果转化,形成“北京研发-地方转化”的互利模式,同时强化教育医疗“组团式”支援,提升受援地内生动力。
-
产业帮扶与市场化协作
北京引导企业投资受援地特色产业,如拉萨全聚德分店、和田新能源公交等项目,推动产业链整合。共建“近零碳”物流园、智能网联试验区等示范工程,结合北京技术优势与地方资源,实现产需精准对接。消费帮扶通过“京选好物”等活动拓宽农副产品销路,2024年签约金额超1亿元。 -
民生改善与“组团式”支援
教育领域,北京选派千名教师赴新疆、西藏等地,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本科上线率达97.53%;医疗领域,援藏专家完成首例断掌再植等手术,并上线“援疆医疗专家挂号系统”,提升偏远地区诊疗效率。资金向基层倾斜,确保项目直接惠及群众。 -
文化交融与科技创新
打造“京和丝路情”“首望三江源”等文化品牌,开展青少年融情交流活动覆盖5万余人次。科技合作方面,中关村沈阳科技园签约企业280家,京长共建研究中心推动技术转化,昆玉市玉米单产提升等项目体现“造血式”协作。 -
政策机制与资金管理
采用“交支票”(当地实施)和“交钥匙”(北京实施)双模式,严格项目计划审批与资金监管。2025年将修订资金管理制度,编制“十五五”规划,确保项目与受援地需求深度契合。
北京市支援政策以首善标准持续优化协作模式,未来将深化绿电进京、生态保水等跨区域合作,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