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在援疆工作中以“组团式”智力支援、产业造血式帮扶和文化润疆工程为核心创新举措,显著提升了受援地自我发展能力。其亮点包括:跨领域专家团队精准对接需求、“两疆臻品”农副产品互通工程实现3000万元销售额,以及医疗教育“传帮带”机制培养本土人才,形成可持续的援建模式。
-
科技与产业创新:组建10余支农业科技团队,推动马铃薯种植、驼乳产业链升级,引进优质水稻和肉牛品种改造盐碱地2000亩。福海县“高产奶驼核心群示范项目”使每峰骆驼年产奶量提升40%,产值增加8000元。
-
医疗援疆新模式:首创“院包科”机制,35个医疗专业团队开展2288次培训,创新156项技术。富蕴县通过“杏林讲堂”系统化培养本土医生,实现首例口腔种植手术等突破。
-
教育“青蓝计划”:357名教师“组团式”支教9所学校,结对共建“一对一”帮扶,通过示范教学和专题讲座提升当地教学水平。
-
文化润疆深化交融:话剧《地质师》巡演、艺术家辅导等文化交流活动,结合“新疆籍青年黑龙江之家”项目,促进民族情感联结。
2025年,黑龙江进一步实施能力提升、作风优化、项目攻坚、形象提升四大专项行动,推动援疆从“输血”向“造血”转型。这些举措不仅解决民生痛点,更构建了长期协作机制,为边疆发展注入“龙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