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公法著名学者

中国人民大学在国际公法领域拥有多位​​权威学者​​,他们在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海洋法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显著,并积极参与国际法律实践与政策制定。​​韩立余​​教授作为WTO争端解决专家组成员,​​杜焕芳​​副教授在国际仲裁与涉港澳台法领域贡献突出,​​余民才​​教授则专注于海洋法与自卫法研究,三位学者均以深厚的学术背景和实务经验成为该领域的标杆人物。

​学术成就与实践贡献​
韩立余教授长期从事国际经济法与WTO法研究,担任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专家,其成果对中国的国际贸易政策具有重要影响。杜焕芳副教授作为国际仲裁研究所秘书长,主持多项“一带一路”法律研究项目,推动了中国与国际商事仲裁规则的衔接。余民才教授在海洋权益维护方面发表多部专著,参与国家海洋法相关立法咨询,学术观点被国际学界广泛引用。

​跨学科与国际影响力​
这些学者不仅深耕理论,还通过国际访问学者身份(如美国乔治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促进学术交流。韩立余教授参与WTO争端解决案例,杜焕芳副教授在法国巴黎工商会仲裁院担任仲裁员,余民才教授则在中国空间法学会推动航天国际法研究,体现了学术研究与实务应用的深度融合。

​教学与人才培养​
作为博士生导师,他们培养了众多国际法专业人才,开设的《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等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朱文奇教授(曾任国际刑事法庭检察官)虽已退休,其开创的国际人道法课程仍延续影响力,为中国的国际法实务输送了大量精英。

​总结​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法学者以扎实的学术根基、丰富的国际经验及政策参与度,持续提升中国在国际法律事务中的话语权。关注其最新研究成果或公开讲座,可深入了解中国在国际法治建设中的前沿动态。

本文《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公法著名学者》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201530.html

相关推荐

中国人民大学中外合作值得上嘛

中国人民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整体具有较高价值,适合追求国际化教育与学术提升的学生。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核心优势 优质师资与国际化资源 项目汇聚国内外顶尖师资,采用“双轨制”教学模式,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国际化视野。外方教授定期授课,带来国际前沿知识体系,同时支持学生参与海外交换生计划(如美国、英国、加拿大等)。 跨文化交流与实践机会 提供与多国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平台,增强语言能力

2025-05-16 学历考试

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校友

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校友涵盖多个领域,以下为部分代表性人物: 一、经济与金融领域 黄达 中国金融学奠基人,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获得者,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陈共 新中国财政学科奠基人,获“中国财政理论研究终身成就奖”,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潘功胜 中国工商银行原计划财务部总经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毕业生。 二、法律与刑法领域 洪道德 中国刑法学专家,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三、文学与思想领域

2025-05-16 学历考试

中国人民大学知名校友有谁

中国人民大学知名校友涵盖多个领域,以下为部分代表性人物: 金融学领域 黄达:中国金融学奠基人,获首届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 陈共:新中国财政学科奠基人,获“中国财政理论研究终身成就奖” 政治与党史研究 萧超然:北京大学原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长期研究中共党史 杨树先:清华大学教授,参与《中国***历史》等著作编写 教育与学术 吴玉章: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 范文澜:国学大师

2025-05-16 学历考试

中国大学校友排行榜

中国大学校友排行榜因评价维度不同存在差异,以下是综合权威信息整理的四大类排名: 一、综合排名(2024-2025) 北京大学 :连续多年稳居榜首,总分为100分 清华大学 :紧随其后,总分为99.37-99.71分 复旦大学 :位列第三,总分为79.63-80.24分 浙江大学 :第四名,总分为79.59-80.1分 上海交通大学 :第五名,总分为79.1分 二

2025-05-16 学历考试

中央大学有哪些知名校友

‌中央大学培养了众多在政界、学术界、文艺界等领域具有深远影响的知名校友 ‌,‌包括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远哲、国学大师钱穆等 ‌。这些杰出人物在各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展现了中央大学深厚的人才培养底蕴。 ‌政界代表 ‌ 马英九(第12、13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是中央大学法学系的杰出校友,其政治生涯与两岸关系发展密切相关。另一位政治人物吴伯雄(前国民党主席)也曾就读于中央大学。

2025-05-16 学历考试

中国人民大学 官网

​​中国人民大学官网(http://www.ruc.edu.cn )是该校权威信息发布平台,核心功能包括招生政策查询、学术资源获取、校园动态跟踪,以严谨的学术风格和清晰的功能设计体现高校官网的EEAT(专业性、权威性、可信度、体验性)标准。​ ​ ​​专业性突出​ ​:官网首页直接展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科研项目等学术成果,二级页面详细罗列各学院师资团队的研究方向与论文发表记录,数据更新及时

2025-05-16 学历考试

什么是学校历史沿革

学校历史沿革是指一所学校自创建以来,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的演变过程及其重要历史节点。这些历史节点通常包括学校创立的时间、名称变更、重要人物、学科设置变化、校址迁移、办学理念的转变等,它们共同构成了学校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脉络。 1. 学校历史沿革的重要性 学校历史沿革是了解一所学校文化积淀和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通过梳理历史沿革,可以: 传承文化 :历史沿革记录了学校在不同时期的精神风貌与文化传承

2025-05-16 学历考试

中国人民大学介绍词

人文社科领域的旗帜 中国人民大学(简称“人大”)是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其历史沿革和学术地位可概括如下: 一、历史沿革 前身与创立背景 人大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延安的陕北公学,是中国***在敌后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府,培养了大批抗战干部。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组建中国人民大学,1950年10月3日正式开学,成为新中国第一所综合性国立大学。 发展与重组 1954年

2025-05-16 学历考试

中国人民大学校史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校史简介如下: 一、历史沿革 前身沿革 1939年,陕北公学与华北联合大学、北方大学、华北大学合并,成立华北大学。 1949年12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正式成立,以华北大学为基础,成为新中国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 二、领导关怀 1954年成为全国首批重点大学,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现拥有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居全国领先地位。 四、校训与使命

2025-05-16 学历考试

中国历史沿革和概括

​​中国历史沿革绵延五千余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文明之一,其核心脉络可概括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演进,以及近现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崛起。​ ​ 中华文明以黄河、长江流域为摇篮,通过夏商周三代的制度奠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唐宋经济文化巅峰、明清专制集权强化,直至近现代反帝反封建斗争,最终走向复兴之路。以下从关键阶段展开分析: ​​原始社会与文明起源​ ​

2025-05-16 学历考试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学什么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学专业是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以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体系及实践为核心,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能力。以下是关键信息整合: 学科定位与历史 该专业属于大法学类(03)中的政治学一级学科(0302)下的二级学科(030206),全国最早开展国际关系教学与研究的三大高校之一。 研究方向 主要涵盖国际政治理论、国际关系史、和平与安全、大国战略、国际组织、国际政治经济学等方向。例如

2025-05-16 学历考试

中国人民大学简称叫什么

中国人民大学的简称是 人大 ,全称为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具体信息如下: 简称依据 根据教育部及学校官方文件,中国人民大学简称“人大”,英文缩写为RUC。 学校背景 学校前身为1937年成立的陕北公学,1950年正式定名,是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现隶属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 学科地位 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干,经济学、法学

2025-05-16 学历考试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师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拥有​​国内顶尖、国际影响力卓著的师资团队​ ​,其核心优势体现在​​跨学科背景、高层次人才密度、全球化视野​ ​三大亮点。学院专任教师中包括8位国家高层次人才、21名海外名校博士,并形成“学术领军人物+青年骨干”的梯队结构,覆盖政治学、区域国别学、国家安全学等前沿领域。 师资结构多元且均衡。学院71名专任教师中,教授占比超40%,副教授占比35%,海外背景教师达30%

2025-05-16 学历考试

中国人民大学合作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目前有以下合作院校,涵盖不同领域的合作: 法国索邦大学 合作领域:法语、经济学、管理学等,提供中法双学位,毕业生可赴该校攻读硕士。 法国保罗-瓦莱里大学 合作领域:经济学、管理学等,提供中法双学位,毕业生可赴该校攻读硕士。 香港教育大学 合作领域:学术交流、学生联合培养、国情教育等,建立校级合作伙伴关系。 武汉大学 合作领域: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5-05-16 学历考试

中国人民大学中外合作办学

中国人民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以​​“五年三学位”国际化培养模式​ ​为核心,​​整合中法顶尖教育资源​ ​,​​提供金融学、国民经济管理、法语等优势学科​ ​,学生可同时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与法国合作院校的学位,并直升硕士阶段。其​​三语教学(中英法)​ ​和​​2/3国际师资授课​ ​的配置,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跨文化竞争力。 ​​国际化培养体系​ ​:学生前两年在人大苏州校区学习

2025-05-16 学历考试

春节日期不断变化的原因

‌春节日期每年不同,主要是因为其遵循农历(阴阳合历)计算规则,核心原因有三点: ‌ ‌农历以月相周期(朔望月)为基础 ‌,每月约29.5天,全年354天左右,比公历少11天,需通过“闰月”补足差异; ‌春节固定在农历正月初一 ‌,但公历对应日期因闰月调整而波动; ‌节气参考太阳黄道位置 ‌,农历通过“十九年七闰”法则与公历大致同步,但具体闰月年份影响春节公历日期。 ‌分点解析春节日期变化的原因:

2025-05-16 学历考试

每年春节日期不一样

​​为什么每年春节的日期不一样?关键在于农历与公历的计算方式差异:农历以月相周期(约29.5天)定月,12个月仅354天左右,比公历365天少11天。为弥补差距,农历采用“19年7闰”法,通过添加闰月调整,导致春节在公历中浮动于1月21日至2月20日之间​ ​。 ​​农历与公历的天然差异​ ​ 农历是阴阳合历,结合月相和太阳年。公历则完全基于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365天)。农历每月29或30天

2025-05-16 学历考试

春节日期根据什么决定

春节日期的确定主要依据农历(阴阳合历)的编算规则,结合天文现象和节气标志,具体如下: 核心依据:冬至与雨水节气 根据国家标准《农历的编算和颁行》,春节以冬至所在的农历月为基准(即农历十一月),再确定该月后的第二个无中气且包含雨水节气的月份为正月初一。这一规则确保了春节与四季的对应关系。 闰月的影响 若当年农历年包含闰月,春节的公历日期会相对提前。例如,乙巳蛇年因闰月,春节为2025年1月29日

2025-05-16 学历考试

春节日期怎么写

春节日期的写法需区分公历与农历两种历法,具体如下: 公历日期 春节固定在每年 1月22日至1月29日 之间(2023年春节为1月22日),具体日期由权威机构(如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每年公布。 农历日期 春节为农历正月初一,例如2023年春节为 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 ,2024年春节为 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10日) 。 补充说明 : 农历日期需用“农历”或“阴历”标注

2025-05-16 学历考试

春节在公历中的日期范围

春节在公历中的日期范围为 1月21日至2月21日 ,具体说明如下: 日期范围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的公历日期每年浮动,最早为1月21日,最晚为2月21日。这一范围覆盖了2000年至2025年期间所有春节的公历日期。 历史极值 最早春节 :1966年1月21日 最晚春节 :1985年2月20日 两者相差整个月,体现农历与公历的差异。 规律与特点 农历为阴阳合历

2025-05-16 学历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