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物品科普的核心在于准确分类、科学储存、规范操作和应急处理,需重点关注其燃爆性、毒害性、腐蚀性等特性,并严格遵守“隔离、防爆、通风”等管理原则。
-
分类与标识
危险物品通常分为爆炸品、易燃液体、压缩气体、腐蚀品等8大类,每类需明确标识警示标志和安全说明。例如,易燃液体(如汽油)需远离火源,腐蚀品(如硫酸)需防泄漏包装。 -
储存管理
储存场所需配备防雷、防静电、通风设施,严禁混放禁忌物料。例如,氧化剂与易燃物需隔开存放,剧毒化学品实行“双人双锁”制度,仓库温度控制在-10℃~35℃。 -
安全操作
操作人员须培训上岗,穿戴防护装备。使用易燃液体时需防静电,搬运腐蚀品避免直接接触。废弃化学品需专业处理,禁止随意倾倒。 -
应急措施
泄漏时立即隔离并吸附(如用沙土),火灾需针对性灭火:易燃液体用泡沫,遇湿易燃品禁用水泥。皮肤接触强酸强碱需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就医。
提示: 公众应避免接触不明危险品,企业需定期演练应急预案,确保从储存到废弃的全链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