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管理具体措施可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结合信用管理、风险控制、技术应用和法律手段,形成系统化流程。以下是核心措施:
一、事前管理:信用评估与政策制定
-
信用评估体系
通过财务分析、历史交易记录等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动态评估信用等级,为不同信用客户制定差异化销售策略(如赊销、预付款)。
-
信用政策制定
明确授信额度、账期、付款条件等,确保销售与收款政策的一致性。
二、事中管理:合同管理、对账与催收
-
合同条款设计
在合同中明确付款期限、违约责任及争议解决方式,降低法律风险。
-
定期对账与催收
通过系统生成对账单,及时核对账目;设立催收团队,采用短信/电话/法律手段催款,对逾期账款设置滞纳金。
-
账款跟踪系统
实时监控账款到期情况,自动发送提醒,确保催收及时性。
三、事后管理:坏账处理与风险优化
-
坏账准备与核销
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合理计提坏账准备,规范呆账/死账核销流程。
-
数据分析与风险预警
利用数据分析预测回收风险,调整信用政策;通过区块链等技术提高数据透明度和安全性。
-
法律手段与债务重组
逾期无果时申请支付令、提起诉讼;与债务人协商债务重组(如延期付款、以物抵债),保护企业权益。
四、技术应用与流程优化
-
自动化工具
使用ERP系统实现自动对账、账单生成和提醒,减少人工错误。
-
跨部门协作
加强销售与财务部门合作,确保信用审批与收款流程的衔接。
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可有效降低坏账风险,提升资金周转效率,同时维护客户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