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权威信息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十项核心指标如下:
一、教育资源配置均衡
-
师资力量
- 每百名学生拥有小学4.2人以上、初中5.3人以上教师,其中县级以上骨干教师1人以上,体育/艺术教师0.9人以上。
-
硬件设施
- 小学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4.5平方米、体育运动场馆7.5平方米;初中生均5.8平方米、10.2平方米;生均教学仪器设备2000元以上。
-
学校规模
- 小学班级不超过45人,初中不超过5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规模不超过2500人。
二、政府保障与学校管理
-
统一标准
- 县域内城乡学校在建设标准、教师编制、生均经费等方面统一,确保基本装备配置达标。
-
特殊教育支持
- 每12个班级配备1间音乐/美术专用教室(面积≥96/90平方米),保障残疾儿童及留守儿童教育需求。
三、教育质量与公平
-
入学机会公平
- 通过政策优化实现城乡、区域、民族间入学机会均衡,建立监测体系评估入学质量。
-
学生发展保障
- 关注特殊群体教育需求,提供心理辅导;支持学生参与课外活动,促进综合素质提升。
四、其他关键指标
-
生均图书 :初中32册、小学24册。
-
实验室配备 :小学1个科学实验室,初中理化生实验室各1个。
以上指标综合了资源、管理、质量及公平性,通过量化标准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