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024-2035年)》是指导中国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核心目标是到2035年建成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国际影响力的教育强国。其亮点包括:分“两步走”战略(2027年阶段性成效、2035年全面实现)、构建“八大体系”、聚焦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推动数字化与产教融合,并强化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
-
分阶段目标与系统性部署
纲要提出2027年初步形成高质量教育体系,2035年全面建成教育强国,基础教育普及水平稳居世界前列。通过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八大体系,实现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的转型,例如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等教育分类改革、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
教育公平与质量并重
针对城乡、区域差距,纲要要求健全学龄人口监测机制,扩大学前教育普惠资源,实施县域高中振兴计划,并深化“双减”政策与课堂教学改革。高等教育领域则通过“双一流”建设、学科动态调整机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
数字化转型与终身学习
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为核心,推动教育数字化战略,建设智慧校园、开发AI教育大模型。同时构建学分银行和终身学习制度,覆盖老年教育、职业培训等需求,打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的学习型社会。 -
教师队伍与改革保障
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行动,优化教师编制与待遇,强化师德师风。配套措施包括完善教育投入机制(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持续高于4%)、深化考试评价改革(如中考指标到校、职教高考),并健全依法治教体系。
总结:纲要以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为根本,通过全链条改革激发教育活力。落实需政府、学校与社会协同,尤其需关注教育资源动态调配与科技赋能教育的实践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