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地铁建设历史始于2001年的前期谋划,2017年6月26日首条线路开通运营,成为河北省首座迈入“地铁时代”的城市。截至2025年,运营里程达78.2公里(含1、2、3号线及延伸段),日均客流53.61万人次,累计运送乘客超8.65亿人次。当前“四线同建”推进二期规划,预计2027年总里程将突破140公里,远期规划更将形成346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石家庄地铁的规划历经多次调整。2002年首版线网规划通过评审,但因火车站南迁等城市重大工程,线网从最初的X形调整为以新火车站为核心的“女”字形结构。2012年国家发改委批复一期建设规划,2017年1号线和3号线首开段通车,仅用四年多完成建设,创下同期全国最快进度。此后,2号线一期、3号线延伸段等陆续投运,形成贯穿城区东南西北的骨架网络。
技术创新是建设过程中的突出亮点。2号线一期工程在建和桥段时,面临国内最大规模(2000吨)的桥梁桩基托换工程,团队通过预支顶技术实现毫米级沉降控制。西兆通车辆基地的分布式太阳能电站年发电100万千瓦时,2号线全线应用蒸发冷凝设备,均属国内地铁领域首创。1号线二期北段采用盾构法施工,2024年隧道贯通后将成为连接鹿泉区与主城区的重要通道。
二期规划(2022年获批)标志着建设进入新阶段。4、5号线一期工程于2022年底开工,填补西南部、东部片区线网空白;6号线一期和1号线三期工程2023年启动,强化高新区与主城区联系。截至2025年初,4号线18座车站已进入主体施工,5号线11座车站稳步推进,整体建成后将形成“小方格、大放射”的互联格局。
从“零的突破”到网络化运营,石家庄地铁不仅缩短了市民通勤时间(如2号线柳辛庄至新百广场仅20分钟),还通过“2元畅享地铁”“刷脸乘车”等惠民措施提升体验。未来,随着7、8、9号线及市域铁路的规划实施,这张“地下通衢”网络将继续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