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货合同履行中的问题处理需结合合同条款、风险预警机制及法律途径,具体可分为以下四类解决方案:
一、交货延迟问题
-
协商调整 :与供应商沟通,协商延长交货期或调整交付计划。
-
备选供应商 :签订多供应商合同,确保原供应商延迟时能切换备选方案。
-
紧急物流 :承担额外费用使用快速物流,优先解决延迟问题。
二、产品质量问题
-
严格质检 :要求供应商提供质量管理体系,定期检查验收产品,拒收不合格品。
-
质量协议 :在合同中明确质量标准,约定质量投诉处理流程。
三、付款纠纷
-
付款审核 :建立内部审核机制,确保付款金额与实际交付一致。
-
安全付款方式 :采用信用证、分期付款等降低风险。
四、违约处理
-
协商解决 :友好协商违约责任及赔偿方式,签订补充协议。
-
仲裁/诉讼 :依据合同仲裁条款申请仲裁,或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
-
法律抗辩 :在法定条件下行使中止履行、解除合同等抗辩权。
五、风险监控与证据管理
-
动态监控 :通过三级巡检制度(周自查、月核查、季审计)及时发现风险。
-
证据链管理 :全程记录沟通内容,保留合同、交货凭证、质量报告等证据。
法律依据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可依法主张违约责任,包括赔偿损失、继续履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