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有效的供货合同需重点关注合同主体、货物条款、支付方式及争议解决等核心要素,具体要点如下:
一、明确合同主体信息
-
详细登记双方信息
包括名称、法定代表人、注册地址、联系方式等,企业需使用营业执照全称并加盖公章,个人需身份证号码及复印件。
-
第三方参与时注明身份
若涉及物流等第三方,需明确其名称、地址及负责人信息,确保责任可追溯。
二、精准描述货物条款
-
质量标准与验收
引用国家标准(如GB/T XXXX)或双方约定,明确产品规格、型号、材质等,可附样品避免纠纷。约定验收方式及时间节点。
-
包装与数量
规定包装方式(如定制纸箱)及每批货物明细,确保运输安全;明确总数量及计量标准。
三、规范价格与支付条款
-
单价与总价
明确货币种类、单价、总价及结算依据(如送货单),避免汇率风险。
-
付款方式与期限
约定预付款比例、尾款支付条件及发票要求,例如“签订后3日内支付30%定金,验收合格后5日内付尾款”。
四、明确交货与风险条款
-
交货时间与地点
规定具体日期、期限及地址,明确运输责任转移点(如签收人签字后风险转移)。
-
运输与费用承担
约定运输方式及费用承担方,避免模糊条款。
五、完善争议解决机制
-
争议解决方式
选择仲裁或诉讼,明确管辖法院或仲裁机构(如“提交XX仲裁委员会仲裁”)。
-
违约责任
规定违约情形及赔偿标准,如延迟交货、质量不符等。
六、其他注意事项
-
合同需双方签名盖章并注明签订日期;
-
复杂交易可附加附件(如样品、技术参数),增强可执行性。
通过以上要点,可确保供货合同法律效力强、执行透明,有效降低合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