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指标的历史演变与企业管理思想的发展紧密相关,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
一、早期成本核算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
-
核心特点 :以成本核算为核心,侧重事后成本控制,强调通过“倒挤”生产成本优化管理。
-
代表方法 :标准成本制(泰罗提出)和预算控制(受《预算和会计法案》影响)。
二、科学管理阶段(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
-
核心特点 :引入标准化原理和计件工资,将成本控制与生产流程结合,形成标准成本制度。
-
代表方法 :功能成本分析(麦尔斯提出)和目标成本管理(德鲁克理论)。
三、战略成本控制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
核心特点 :从战略高度优化成本,强调成本与价值的匹配,采用差异化战略或成本领先战略。
-
代表方法 :责任成本会计(希琴斯提出)和价值工程(麦尔斯提出)。
四、现代成本控制指标体系
- 核心指标 :包括成本预算达成率、单位产品成本、原材料利用率、生产过程损耗率等,用于实时监控和战略决策。
总结 :成本控制指标从传统核算逐步演变为战略导向,反映了企业管理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再到战略控制的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