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权威信息源,防溺水安全知识可归纳为以下核心要点,涵盖预防措施、自救与救援、监护责任等方面:
一、预防措施(核心原则)
-
六不准
-
不私自下水游泳
-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
不在无家长/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
不在无安全设施/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
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
-
四不要
-
不在上下学/假期水源周边戏水
-
不在未设置警示标识的水域游泳
-
不在无安全保障的野外水源地游泳
-
不擅自下水施救(尤其不会游泳者)
-
二、自救与救援技巧
-
溺水自救
-
保持冷静,避免慌张
-
仰浮水面,用脚踢水保持体力
-
若抽筋,可拉伸抽筋肢体或按压膝盖/脚踝缓解
-
-
正确施救
-
未成年人发现溺水者,立即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
-
成人救援时从背后托住腰部,保持头部露出水面
-
清除呼吸道异物后进行心肺复苏(按压30次/分钟,人工呼吸15次/分钟)
-
三、监护与环境管理
-
家长责任
-
掌握孩子动向,做到“四个知道”(去向、同伴、归时、内容)
-
隔离儿童与危险水体,如加盖水井盖、关闭蓄水容器
-
-
环境识别
-
警惕无警示标识、深水区、淤泥/水草密布的水域
-
避免在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游泳
-
四、特殊场景注意事项
-
身体不适 :发烧、感冒、月经期等不宜游泳
-
运动后游泳 :充分热身,避免抽筋或感冒
总结 :防溺水需从预防、自救、救援、监护等多方面入手,尤其强调未成年人监护责任和环境风险识别。通过掌握“六不准”“四不要”等核心原则,可有效降低溺水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