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空间作业规范流程包括作业前准备、作业中安全控制及应急处理三大步骤,旨在保障作业人员安全,降低事故风险。以下是具体流程及注意事项:
1. 作业前准备
- 作业审批与许可:办理《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明确作业范围、人员资质及作业时间。
- 环境检测:检测氧气含量(18%~21%)、有毒气体浓度及可燃气体浓度,确保符合安全标准。
- 安全隔离:与受限空间相连的管道、阀门需加盲板或拆除,防止有毒气体泄漏。
- 通风措施:打开人孔、手孔等自然通风,必要时使用强制通风设备。
- 人员培训:作业人员需接受空气检测、急救技能及设备操作培训。
2. 作业中安全控制
- 实时监测:作业过程中至少每2小时检测一次气体浓度,如异常立即停止作业。
- 个人防护:佩戴防毒面具、安全带及通讯设备,确保作业人员始终处于监护范围内。
- 安全操作:使用安全电压及防爆设备,避免火花引发爆炸。
- 应急预案:明确逃生路线,配备足够的救生设备和灭火器材。
3. 应急处理
- 事故撤离:发现异常时,立即撤离作业人员,切断危险源。
- 急救措施:作业人员应掌握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及中毒处理。
- 事故调查:记录事故原因,分析流程漏洞,完善安全措施。
总结
受限空间作业风险高,需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操作。通过完善审批制度、加强环境检测、做好安全隔离及应急预案,可有效保障作业人员生命安全,避免中毒、窒息等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