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空间作业是指在生产区域内的炉、塔、釜、罐、管道、隧道、下水道等封闭或半封闭设施中进行的作业,这类空间通常通风不良、存在有毒有害气体或缺氧风险,作业环境复杂且危险系数高。科学规范的作业流程是保障作业人员安全的关键。
一、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 办理作业许可证:作业前需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经相关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明确作业范围和条件。
- 气体检测:对受限空间内的氧气含量、可燃气体及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进行全面检测,确保符合安全标准。
- 隔离与清理:与受限空间相连的管线、阀门需加盲板断开,并清理内部残留物,防止气体积聚。
- 通风与照明:保持受限空间空气流通,必要时采取强制通风,并使用安全电压和安全行灯。
- 应急预案: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作业人员熟悉逃生路线和救护方法。
二、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 人员监护:安排专人进行现场监护,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 轮换作业:作业人员每次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应安排轮换或休息,防止过度疲劳。
- 工具与材料管理:进入受限空间的工具和材料需登记,作业结束后及时清点,防止遗留。
- 实时监测:作业过程中定时检测氧气含量和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确保环境安全。
三、作业结束后的收尾工作
- 清理与检查:作业完成后,清理受限空间内部,检查设备、工具和材料是否完整。
- 警示与隔离:作业中断或结束后,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防止误入。
四、注意事项与提示
- 健康与培训:作业人员需经过健康检查和安全培训,确保具备作业资格。
- 禁止盲目施救:若发生意外,严禁未经专业培训的人员盲目施救,避免扩大事故范围。
- 持续学习与改进:定期总结经验教训,优化作业流程,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受限空间作业涉及高风险环节,科学规范的流程是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严格遵守作业流程和安全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