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而飞”中的“而”表修饰关系,强调大鹏展翅时的奋力状态,而非动作的先后承接。 这一结论基于《逍遥游》上下文对鹏鸟庞大形象的烘托,重点在于描绘其“翼若垂天之云”的震撼姿态,而非飞行动作的因果逻辑。
-
文言虚词“而”的语法功能
文言中“而”可表并列、顺承、转折、修饰等关系。“怒而飞”的“而”连接形容词“怒”(奋力)与动词“飞”,描述飞行的状态,类似现代汉语“地”(奋力地飞)。例如“呼尔而与之”中的“而”同样表修饰。 -
语境与篇章逻辑的佐证
《逍遥游》此段通过“鹏之背不知几千里”“翼若垂天之云”等夸张描写,突出鹏的庞大。若“而”表顺承(“奋力于是飞”),会削弱对鹏鸟恢弘姿态的刻画,与全文主旨不符。 -
权威注解与语言实例
古汉语研究普遍将此类“而”归为“表方式或状态”,如“抟扶摇而上”的“而”同样修饰上升动作。鲁芽网等学术平台也明确标注此处“而”表修饰。
理解文言虚词需结合语境与修辞目的。“怒而飞”的解读正体现了庄子以瑰丽想象传达“逍遥”之境的文风,虚词的精准分析是把握古典文学深意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