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历史沿革可追溯至百万年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以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等史前文明为标志,历经吴越争霸、南宋建都等关键节点,最终在明清时期形成与现代基本一致的省域格局。其核心亮点包括:
- 史前文明璀璨:上山文化(1万年前)的稻作起源、跨湖桥文化的独木舟、良渚文化的古城与玉器,实证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同为中华文明源头。
- 行政区划演变:春秋属吴越,唐代“浙江”首次作为行政区名,南宋临安(杭州)成为都城,明代“浙江省”正式定名,清代沿袭至今。
- 文化经济高峰:东汉以来浙江籍文学家占全国六分之一,南宋时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明清市镇经济繁荣,近代涌现鲁迅等文化巨匠。
分点展开:
- 史前至先秦:旧石器时代湖州长兴的百万年人类痕迹,到新石器时代的上山、河姆渡、良渚文化,奠定稻作文明基础;春秋战国属越国,勾践“卧薪尝胆”成为精神符号。
- 秦汉至唐宋:秦设会稽郡,汉属扬州,三国归东吴;唐代分浙江东、西道,五代吴越国钱镠促两浙统一,南宋临安为都,运河连接南北经济。
- 元明清定型:元代属江浙行省,明初设浙江行省,辖11府75县,清康熙改浙江省,疆域与今基本一致,杭州、宁波等名城格局确立。
- 近现代转型:辛亥后浙江光复,新文化运动中浙籍文人引领思潮,当代以“两院”院士数量、G20杭州峰会等延续历史影响力。
浙江的历史是一部从史前曙光到现代繁华的史诗,其文明连续性、经济贡献力与文化独特性,为理解中国东南发展提供了关键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