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江山的风俗文化以“4+1”区域特色文化为核心,兼具历史底蕴与民间活力。清漾毛氏文化(江南毛氏发祥地)、江郎山世遗文化(世界自然遗产)、仙霞古道文化(唐代驿道遗址)、廿八都古镇文化(百家姓移民古镇)构成四大支柱,村歌文化(中国村歌发祥地)则展现现代乡村魅力。非遗技艺(如婺剧变脸、木偶戏)与传统节庆(麻糍节、七月半)更添独特韵味。
-
清漾毛氏文化
清漾村是江南毛氏家族的发源地,历史上出过8位尚书、83位进士,***祖籍可追溯至此。村内保留完整的族谱与古建筑,每年吸引大量毛氏宗亲寻根祭祖。 -
江郎山世遗文化
江郎山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其丹霞奇峰自古文人荟萃。翼装飞行、登山节等活动融合自然与人文,成为江山旅游的金名片。 -
仙霞古道文化
唐代开辟的仙霞古驿道是海上丝绸之路陆运节点,现存黄巢起义遗址与戴笠秘宅,沿途民俗活动如“插路香”延续千年。 -
廿八都古镇文化
这座“方言博物馆”汇聚142个姓氏、13种方言,明清古街保存完好。木偶戏、山歌对唱等非遗表演展现南北文化交融的独特风貌。 -
村歌文化
起源于大陈村,现覆盖全市200多个行政村,村歌创作超300首,曾登上G20峰会与人民大会堂舞台,被誉为“中国乡村好声音”。 -
传统节庆与非遗
- 麻糍节:秋收后庆祝丰收,大陈村、赵家等地日期不同,家家摆酒祭祀、扛神像游街。
- 七月半:中元节祭祖仪式隆重,插路香、做茄灯等习俗兼具神秘与温情。
- 婺剧与木偶戏:国家级非遗,变脸、耍牙等绝活惊艳,廿八都木偶戏传承18代。
- 墟日民俗
五日一墟的市集文化至今活跃,如新塘边荸荠、保安笋干等特色产品交易,体现农耕社会的商贸智慧。
江山风俗文化既有“古”的厚重,如毛氏族谱、唐驿道遗址;又有“活”的创新,如村歌传唱、非遗展演。无论是探访古镇,还是参与节庆,都能感受到这片土地“文润江山”的独特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