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语文新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突出三大变革: 强化传统文化占比(古诗文增至50%)、跨学科整合(增设“实用性阅读与写作”)、评价体系改革(过程性评价占40%)。 新标准旨在培养文化自信与语言运用能力,以下为关键内容解析:
-
核心素养目标升级
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细化12项能力指标。例如,小学阶段要求能结合上下文理解成语典故的文化内涵,初中需辩证分析网络语言现象。 -
传统文化深度渗透
- 小学必背古诗文从75首增至110首,新增《千字文》《声律启蒙》选段;
- 初中要求整本书阅读《论语》《古文观止》选篇,高中增设“汉字演变与中华文明”专题;
- 书法课时占比提升至10%,硬笔与软笔并重。
-
跨学科实践模块
新增“社会场景应用”单元,如撰写调查报告、科技说明文改编。七年级示例任务包括:用非连续文本(图表、说明书)分析社区垃圾分类数据,并撰写倡议书。 -
评价体系优化
终结性考试分值降至60%,过程性评价通过“成长档案袋”实现,包含课堂辩论记录、课外阅读笔记、项目式学习成果等。作文评分标准新增“创新思维”维度,鼓励个性化表达。
家长与教师需关注: 新课标更注重真实情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建议通过亲子共读经典、参与社区文化实践等方式辅助学习,避免机械刷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