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风险点制度及防控措施是规范权力运行、预防腐败的重要机制,其核心在于精准识别风险、分级防控、动态管理。通过梳理权力清单、排查风险点、制定针对性措施,形成“查-防-控-追”闭环体系,有效降低廉政风险发生率。
-
精准识别风险点
以权力集中领域(如行政审批、资金管理)为重点,通过岗位自查、流程模拟、案例复盘等方式,全面排查职责、流程、制度中的潜在风险。例如,审批环节的自由裁量权过大、物资采购缺乏透明监督等均属典型风险点。需区分工作风险与廉政风险,避免混淆。 -
科学分级与防控
根据风险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划分三级(高、中、低),采取差异化措施:
- 高风险:分解权力、强化审批复核,如重大决策需集体决议并全程留痕;
- 中风险:优化流程、加强内部审计,如定期轮岗避免利益固化;
- 低风险:完善制度、开展警示教育,如常态化廉政谈话。
- 动态监督与问责
建立“制度+科技”防控网,通过政务公开、数据留痕、群众举报等实现全程监督。对防控不力导致问题的,严格追责,如“一票否决”纳入考核。
总结:廉政风险防控需长期坚持,结合教育、制度、技术手段,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