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是2021年中国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推出的重大教育改革,核心目标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通过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短视化、功利化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关键措施包括作业总量控制、课后服务升级、校外培训严管等**,政策实施以来已显著缓解家长焦虑并重塑教育生态。
-
政策背景
义务教育阶段长期存在学生负担过重问题:校内作业量超标、功能异化,校外培训超前超纲、资本裹挟,形成“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恶性循环。家长经济与精力双重承压,教育公平受到冲击。党中央将“双减”列为深化教育改革的“一号工程”,旨在切断资本对教育的干扰,重构健康育人环境。 -
核心内容
- 作业减负: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严禁重复性、惩罚性作业,要求教师全批全改,不得让家长代劳。
- 课后服务:推行“5+2”模式(每周5天、每天至少2小时),结束时间与家长下班衔接。服务内容涵盖作业辅导、兴趣社团及体育活动,严禁讲新课。
- 培训治理: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登记为非营利性,严禁上市融资。节假日、寒暑假不得开展培训,线上课程每课时限30分钟,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
-
配套措施
同步推进“五项管理”(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保障学生每天10小时睡眠和1小时体育锻炼;深化考试评价改革,小学一二年级取消纸笔考试,其他年级实行等级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通过集团化办学缩小城乡差距。
总结:双减政策通过系统性改革推动教育回归育人本质,家长需积极配合学校,理性规划孩子成长路径,共同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