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社区创建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建立健全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机制
- 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居民自治机制的有机结合。
- 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的主体作用,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参与社区建设。
- 利用“互联网+共建共治共享”等手段搭建沟通议事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基层协商,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2. 推进社区基础设施绿色化
- 改造提升社区供水、排水、供电、弱电、道路、供气、消防等基础设施,采用节能照明、节水器具等绿色产品。
- 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高建筑绿色化水平。
- 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完善分类投放、收集、运输设施。
- 推进海绵化改造和建设,提升社区排水和雨水利用能力。
3. 营造绿色宜居的社区环境
- 合理布局社区绿地,确保公共活动空间和设施的完善。
- 规范社区停车秩序,确保消防、救护等生命通道畅通。
- 推进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设施建设,提升社区环境适老性和无障碍水平。
- 加强噪声治理,确保社区环境安静舒适。
4. 强化智能安全的社区管理
- 建设智能化安防系统,提升社区安全管理水平。
- 提高物业管理覆盖面,确保社区服务能力。
5. 培育和睦共治的特色文化
- 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 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共同营造和谐共治的社区氛围。
通过以上标准的实施,绿色社区将实现人居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目标,为居民提供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