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需从“两清两改两治理”入手,聚焦垃圾清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等核心问题,通过政府引导、村民参与、长效机制三管齐下,实现村庄从“脏乱差”到“净绿美”的蜕变。
-
清理乱堆乱放与残垣断壁
- 房前屋后杂物、秸秆、建筑废料需分类归置,公共区域保持畅通,定期清理沟渠避免垃圾淤积。
- 拆除危房、残墙等安全隐患,空置宅基地可改造为菜园或花园,既美化环境又提升土地利用率。
-
推进厕所与圈舍改造
- 厕所改造需符合防漏、防臭标准,鼓励粪污无害化处理后用于农田施肥,减少污染。
- 养殖区与生活区分隔,配套堆肥池或沼气池处理粪污,避免污水横流和蚊蝇滋生。
-
治理生活污水与垃圾
- 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禁止直排河道;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可腐烂垃圾堆肥,有害垃圾单独收集。
- 通过“红黑榜”“积分超市”等激励机制,引导村民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减少露天焚烧和随意丢弃。
-
强化长效机制与村民参与
- 将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定期开展大扫除和示范户评选,避免整治后反弹。
- 政府资金与社会资本结合,完善垃圾转运、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确保可持续运营。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非一日之功,需长期坚持“整治+维护”双轨并行,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主力军”,方能共建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