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地延包的“八步工作法”,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成立土地延包工作小组
-
选举产生 :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通过村民会议依法选举产生土地延包工作小组,成员可包含村组干部、熟悉政策的退休老同志等单数组合。
-
明确职责 :工作小组负责整个延包过程的组织实施,包括方案制定、调查摸底、合同签订等环节。
二、开展调查摸底
-
全面核查 :对土地承包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包括承包农户及家庭成员变化、承包地面积及权属、开荒地及机动地分布、历史纠纷及农户延包意愿等。
-
建立档案 :将调查结果录入系统,建立“一户一档”“一社一汇总”的档案管理体系,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三、拟定土地延包方案
-
方案内容 :明确延包起止时间、承包人口确认方式、延包方式(如“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核心内容。
-
民主公示 :将方案张榜公示15天,接受群众监督,根据反馈调整完善。
四、召开村民户主会议讨论通过方案
-
集体决策 :组织村民户主会议,对延包方案进行逐项讨论,确保方案符合大多数农户利益。
-
形成决议 :通过表决形成书面决议,作为后续工作的法律依据。
五、公开组织实施方案
-
签订合同 :与农户签订书面土地承包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推行合同网签以提高效率。
-
登记备案 :将合同及延包方案报乡镇(街道)备案,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档案。
六、完善承包档案管理
-
动态更新 :对承包地变动(如流转、消亡)及时更新档案,确保与不动产登记信息衔接。
-
规范保管 :建立档案保管制度,防止档案丢失或损坏。
七、强化监督管理
-
全程监督 :乡镇(街道)对延包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确保程序规范、公开公正。
-
责任追究 :对违反程序的行为进行问责,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八、纠纷调处与后续工作
-
矛盾排查 :对调查中发现的土地承包矛盾纠纷进行排查,及时化解。
-
特殊群体保障 :对无地少地户、妇女、进城落户人员等特殊群体,通过提供土地、补贴、公益性岗位等方式保障其承包权益。
以上步骤需结合地方实际情况调整优化,确保符合《农村土地承包法》及相关政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