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青苗补偿协议书是明确征地过程中青苗损失补偿权责的法律文件,核心在于保障农民权益、规范补偿流程,并需符合《土地管理法》《民法典》等法规要求。其关键条款包括补偿范围、金额计算、支付方式、争议解决机制等,且需由村委会见证以确保程序合法性。
-
补偿范围与标准:协议需明确青苗种类、数量及补偿单价,通常依据当地政府发布的征地补偿方案。例如,果树、农作物等需分类计价,并附现场验收记录。补偿金额应区分大写与小写,避免歧义。
-
权责与程序:乙方(农户)需提供土地承包协议、身份证等证明材料,证明其补偿权利人身份;甲方(征地方)需公示补偿明细,接受监督。村委会作为见证方,需核实乙方资质并监督款项发放。
-
支付与交付:补偿款一般一次性支付,乙方收款后需按期清理青苗并交地。若逾期未清理,甲方可自行处置且无需额外付费。协议需注明支付账户信息及截止日期。
-
争议解决:协商不成时,可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协议应避免模糊条款,例如“其他未尽事宜”需补充书面约定,防止后续纠纷。
-
合规性要求:协议需引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依据,并注明“若政策调整以最新文件为准”。涉及集体土地的,需附村民会议决议或公示记录。
提示:签署前务必核对补偿明细与权属证明,确保协议与地方政策一致;保留协议原件及支付凭证,必要时咨询法律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