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党课的频率明确规定为每季度一次(即全年共四次),这是《中国***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对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的核心要求之一。党课作为党员教育的重要载体,需紧扣党的理论、政策与实际问题,确保政治性、思想性与实效性统一。
-
制度依据与规范
根据党内法规,党课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与支部党员大会同步安排。这一频次既能保证党员教育的连续性,又避免形式化。内容需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性教育、时政热点等,结合党员思想动态设计主题,确保“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
内容与形式的关键要求
党课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可通过专家讲座、案例研讨、多媒体教学等形式展开。授课人需提前调研党员需求,备课材料需经支委会审核,避免照本宣科。例如,针对乡村振兴主题,可邀请基层干部分享实践案例,增强感染力。课后需组织讨论并督促落实,形成“学习-反馈-改进”闭环。 -
灵活性与创新空间
在确保季度频次的基础上,基层党组织可结合重点工作或突发事件增加专题党课。例如,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期间,可临时增设辅导课。但需注意,额外安排不得替代常规季度党课,且需记录备案,体现规范性。
总结:严格执行“一季度一次”党课制度是强化党组织凝聚力的基础。支部应制定年度计划,动态评估效果,确保教育质量与党员参与度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