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运价是航空公司为运输旅客或货物所收取的费用及其适用条件,核心包括国际/国内航线定价、计费规则(如重量/体积取高值)及特殊运价类型(如特种货物、等级运价)。其制定需遵循政府监管并反映市场供需,直接影响航空运输成本与消费者选择。
民航运价分为旅客运价和货物运价两大类。旅客运价通常按舱位等级(经济舱、公务舱等)和购票条件(如提前预订、退改规则)差异化定价;货物运价则根据货物性质(普通/特种)、运输 urgency 及计费重量(实际重量与体积重量中的较高者)综合计算。例如,轻泡货物按体积折算重量(),而高密度货物按实际重量计费。
国际航空运价需符合双边航空协定,部分需向民航局备案或核准。例如,中美国际航线的普通货物运价需提交运价水平、适用航线等材料,经审核后方可生效。航空公司会针对特定场景推出促销运价或动态定价,如旺季浮动费率、长期协议客户折扣等。
运输实践中,起码运费(最低收费)和运价有效期是关键约束。若一批货物按常规计费不足最低标准(如37.5元/票),仍按起码运费收取;而运价通常以填单当日有效,避免汇率或成本波动争议。
理解民航运价需抓住三点:一是其复合性(基础运费+附加费),二是透明度(公布运价需明确展示),三是合规性(受《国际航空运输价格管理规》约束)。无论是旅客购票还是企业物流,提前对比运价规则可显著优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