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改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结合政策法规与实践需求,形成系统性解决方案:
一、农用地整治与优化
-
布局调整
实施“小田并大田”改造,推进土地集中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园林地“上坡”、耕地“下坡”,调出河道湖泊内不稳定耕地。
-
质量提升
通过土地平整、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等工程配套,结合土壤改良、间作轮耕等方式,将低产田转化为高产田。
-
生态化改造
在田块间、道路旁设置生态缓冲带,修复灌丛、湿地等自然生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农田生态功能。
二、土地权属与征用管理
-
权属明确
严格依照《土地管理法》规范土地权属调查与登记,确保土地交易、抵押等行为的合法性,避免权属纠纷。
-
征用约束
加强土地征收程序监管,确保补偿合理、安置妥善,保障农民权益,防止非法抵押土地行为。
三、废弃土地复垦
-
工程措施
对因开发建设或自然灾害破坏的土地进行平整、灌溉系统修复,恢复耕种能力。
-
政策支持
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如家庭农场、农业专合社)或村集体通过流转、入股等方式参与复垦,实现多方共赢。
四、农村综合开发
-
居民点整合
合并零散农村居民点,优化居住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
基础设施配套
建设道路、机井、沟渠等农业配套工程,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五、长效机制建设
-
经营模式创新
推行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新型经营方式,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绿色生产与村集体经济。
-
监管与收益保障
建立土地监管制度,规范收益分配机制,确保农民在土地整治中持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