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地震应急响应流程根据震级不同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具体如下:
一、响应分级与启动机制
-
I级响应(4.7级及以上)
-
省地震局立即启动应急服务响应,局领导班子及工作组第一时间到岗,联合省应急厅、合肥市地震局召开紧急会商。
-
中国地震局启动全国应急服务响应,安徽省同步响应。
-
-
II级响应(3.5-4.4级)
- 省地震局派出副局长带队工作组赶赴震区,与省应急厅、合肥市地震局协同开展监测和应急处置。
-
III级响应(3.0-3.4级)
- 省地震局应急处启动全省应急工作检查,与震中市局紧急联系,要求每小时报告震情监测和应急工作进展。
-
IV级响应(Ms3.0级以下,但社会影响较大)
- 震中市局可参照III级响应措施,自行组织应急工作并报告市政府。
二、应急工作流程
-
震后监测与信息报告
-
各地震台每小时上报震情监测数据,震中市局在4小时内向市政府报告,并派出工作组指导现场应急。
-
省地震局与省应急厅、中国地震局联合开展震情会商,架设流动监测设备。
-
-
现场处置与协同联动
-
省地震局纪检组长带队工作队赶赴震区,与省应急厅、合肥市地震局工作组共同开展人员搜救、次生灾害排查等工作。
-
启动应急交通保障,确保救援物资和人员快速到达。
-
-
灾后恢复与总结
-
组织人员清点、医疗救助,并评估次生灾害风险。
-
通过内部信息系统发布灾后恢复进展及安全指引。
-
三、组织体系保障
-
成立省抗震救灾指挥部,下设现场指挥部,市、县人民政府建立相应指挥机构。
-
各部门明确职责,包括监测预报、应急交通、医疗救助等专项工作。
四、注意事项
-
重点关注人员密集场所和基础设施安全,提前做好疏散准备。
-
及时通过媒体和社交平台发布预警信息,避免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