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降水施工方案需综合考虑地质条件、降水目标及施工工艺,确保基坑安全稳定。以下是关键要点:
一、降水方案选择
-
深井井点降水
适用于渗透系数大、地下水丰富的场景,具有排水量大、降水深、对周边干扰小的特点。井点管直径通常为300-500mm,井深根据基坑深度设计(如基坑底1000mm以下),井间距20-30m。
-
轻型井点/管井降水
适用于土层渗透性较差的情况,通过布置井点或管井形成井网,单井出水量约0.1-0.5m³/h,需根据基坑涌水量计算井点数量和深度。
二、施工工艺流程
-
井点管施工
- 定位放线→钻孔→清孔→下井管(带滤水管)→填砾→止水→封孔→洗井→试抽水→安装设备→正式抽水。
-
排水系统布设
- 基坑内设置明沟、集水井与盲沟,明沟宽度3-5m,深度0.5-1m,坡度3%-5%;基坑外设截水沟拦截地表径流。
三、设备与材料
-
抽水设备 :选用QJ50260/26等潜水泵,流量根据单井出水量需求(如0.1-0.5m³/h)选择,配备自动启停和报警功能。
-
管道材料 :采用HDPE双臂波纹管或PVC管,直径300-500mm,过滤器孔隙率≥15%。
四、监测与安全管理
-
实时监测
-
监测地下水位、水泵状态及排水流量,设置预警值(如水位下降0.5m/h)。
-
观测井记录水位变化,孔口覆盖盖板防止堵塞。
-
-
应急预案
- 配备备用发电机组防停电,设置排水确保措施应对突发故障。
五、注意事项
-
井点管需避免与孔壁靠拢,下管时对准孔中心。
-
降水期间需保证基坑边坡稳定,避免影响周边建筑物。
以上方案需结合具体工程地质条件调整,建议由专业团队进行详细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