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部旅游资源分类评价国家标准GB/T 18972-2017于2018年实施,创新性提出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双维度评分体系,包含85项细分指标,覆盖自然景观、人文遗存等全品类资源,并引入适游期、生态环境等动态评估因子,为旅游开发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该标准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人文、社会三大主类,细化为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等11个亚类及89个基本类型。评价采用100分制,其中资源要素价值占85分,涵盖观赏游憩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珍稀程度等5项核心指标,例如“世界级历史价值”可获25-20分,“国家级稀有物种”对应15-13分。资源影响力占15分,重点考察知名度和适游期,如“全球知名品牌”可得10分,“全年适游”得5分。特殊情况下,环境保护状况作为附加分项,正分奖励生态友好项目,负分标记存在风险隐患的资源。
标准配套严格的分类调查流程,要求实地记录资源单体名称、形态、分布密度,并通过影像、测绘等技术存档。基于评分结果,资源被划分为五级:五级(≥90分)、四级(75-89分)、三级(60-74分)、二级(45-59分)、一级(30-44分),未达30分则不评级。其中,一级资源年接待量需超10万人次,四级资源需具备全国知名度。该标准不仅适用于传统景区,还覆盖乡村旅游、工业遗产、康养基地等新型业态,助力全域旅游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
掌握GB/T 18972-2017标准有助于精准识别高潜力资源,避免盲目开发对生态造成破坏。无论是政府部门编制旅游发展规划,还是企业筛选投资项目,均需依据该标准量化评估资源等级,平衡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目标。未来伴随智慧旅游发展,该标准或结合大数据技术升级,进一步优化资源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