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原文及翻译如下:
一、泓水之战(宋襄公)
原文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岁及胡耉,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翻译
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交战。宋军已列阵,楚军未渡河。司马建议趁楚军未全渡攻击,宋襄公两次拒绝。楚军摆好阵势后,宋军进攻,宋军溃败。宋襄公大腿受伤,门官战死。国人责怪他,他解释“君子不重伤二毛”,并引用古训“不鼓不成列”。子鱼反驳,认为“隘而不列”是天赐战机,主张主动出击,最终宋军战败。
二、秦晋围郑(烛之武退秦)
原文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翻译
秦、晋联合围攻郑国,郑国已无幸存可能。烛之武劝说秦伯:“若灭亡郑国对您有益,我敢承担重任。越国远道来朝,您应帮助它。放弃郑国作为东方道路枢纽,既可解决晋国东扩需求,又不会损害秦国利益。况且秦曾赐予晋国焦、瑕之地,如今晋国贪得无厌,唯有削弱秦国才能满足其野心。”秦伯采纳建议,与郑国结盟。
三、郑武公与共叔段之乱(祭仲论战)
原文
郑武公娶于申,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惟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大叔完聚,缮